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与香港Fashion Farm Foundation (FFF)携手合,联结大湾区城市设计院校学生作品,让大众感受设计新力军蕴藏的无穷潜力,同时推动本澳与大湾区服装设计平台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培育富有潜力,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人才。
是次展览有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及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排名不分先后)六所以培训服装设计新血的教学单位,展出共九套新秀作品 。
本次展览期望透过粤港澳三地作品打破地域界限,深化城市间的连结,提升大众对大湾区时尚产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推动澳门时装业界对大湾区创意工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探索 。
澳门 Macao
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
设计师:苏惠珍
作品名称:KOI
作品简介: 设计以KOI锦鲤(愿望鱼)为主题,传统文化中锦鲤视为幸运和祝福,同时具备逆流而上的坚毅精神,藉着这个文化故事激励人们保持初心,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实现自己心中所想。
------------------------------------
设计师:侯莉莎
作品名称:OPSS
作品简介:设计灵感源于生活,一个时下年轻人在机场遭遇的一件难事 – 行李费用昂贵。本系列服装旨在解决旅行者行李费用昂贵的问题。服装采用多层穿搭和oversize 为设计,为旅人提供更多的「悭钱」的想法。同时,服饰细节以反讽、幽默的方式,表达对不合理机场政策的不满,设计力求实用与创意的融合。比如多件外套为一件,或是在一些配件上印有"OPSS"字样,意即"我喜欢就好"。力求在整体上带给人「玩味」的感觉。
------------------------------------------
设计师:梁颖茵
作品名称:嗌佛邀
作品简介:
从何时开始,中老年聚集地的寺庙,如今竟受到年轻人的疯狂追捧。何解?因为他们知道靠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改变现状。当努力再也不能肃清前进的障碍,命运变得不可掌控时,唯有去寺庙求个安心,上炷香一解心灵慰藉。
-------------------------
设计师:池秋美
作品名称:隐蔽的自恋者
作品简介:
黑色是如此壮观,黑色是一种可以显示抑郁和隐藏概念的颜色,非常符合自恋者的态度。链条是最强的,可展示令人印象深刻和独特的设计,都非常符合自恋者控制他人的倾向。黑色和链条相结合的时装设计的制作非常显示了纯粹主义的态度。
香港 Hong Kong
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
设计师:吴佩珮
作品名称:EUCLIDIAN
作品简介:「欧几里得节律」结合了欧几里得几何和昼夜节律,代表围绕距离运行的循环,产生空间和形状,并生成和谐的节奏。设计概念源自欧几里得几何,展示了物体形状在无限点上形成的视觉效果。
为了表达这一理论,我创建了不同层次的针织图案。通过重叠各层并设定距离,我们可以创造出三维的视错觉,将分开的图案视为整体。在欧几里得理论中,测量点的末端可以形成实心的数位和图案,层距离根据每层的尺寸和重叠部分的尺寸来确定。
改变点距离并逐层重叠,纺织品会产生像素化效果,为服装面料带来视觉冲击。运动时,重叠点会改变位置,产生动作感。
香港 Hong Kong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设计师:许鸿林
作品名称:IamHere
作品简介:
这个系列的主题是 “IamHere”,它表明了我人生旅程中的勇气和乐观。向日葵和仙人掌被融入到华丽的设计中,因为这些是我明亮无畏的灵魂的代表。我把自己化身为五颜六色的花朵,以表明对未来的开朗和积极的态度。仙人掌在风化环境因素后会长出灿烂的花朵;与生活类似,你应该耐心和坚持不懈地等待美丽的惊喜。
香港 Hong Kong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设计师:黎乐天
作品名称:污染
作品简介:
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迫使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在设计以此为主题的时尚系列时,我们需要考虑使用可持续材料和减少浪费。
香港 Hong Kong
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
设计师:马蒂蒽
作品名称:静奢与光辉
作品简介:
在一个尊崇年龄、颂扬智慧的世界里,这些经历了丰富多彩人生的杰出女性汇聚一堂,庆祝生命的里程碑。她们散发着自信与优雅的气质,诠释着「静谧奢华」的深刻内涵,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感受的珍视。她们拥抱多元之美,展现当下的无限可能性,并以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深圳 Shenzhen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师:吴薇薇
作品名称:深海的回想
作品简介:
本系列灵感源自深海基因异变对人类的影响。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态系统之一,设计中融入深海元素,想象未来生物异变,探索细胞和皮肤结构的变化。结合海洋核污染和生物细胞危害,反映生物变异与环境污染及放射性物质的关联,提醒我们核污染的危害并保护海洋生态。深海基因异变的研究扩展了设计的可能性,也提高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们需要更多科学与创新来应对环境挑战,珍惜海洋资源。
